的介绍:
1月15日,“第一届无人驾驶创新与应用发展高端论坛暨智能网联汽车社会实验报告(2022)发布会”在南开大学举办。
大会由南开大学和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教授以“社会公众选择、政策取向和无人驾驶产业化中国方案”为题,发布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社会实验报告2022》。
报告深入研究了社会公众对无人驾驶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及其可能对技术路径和技术体系演进方向的影响,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的发展、政府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2022年,研究团队先后在北京、天津、湖北武汉、山西阳泉和河南郑州采集有效问卷819份,包括实验组376份和对照组183份。其中,实验组受访者均拥有乘坐无人驾驶汽车的经历,而对照组受访者则没有乘坐无人驾驶汽车的经历。
实验组实地社会实验根据结果得出,对拥有无人驾驶汽车乘坐经历的社会公众而言,影响无人驾驶技术接受度的因素按影响系数由高到低排序为:态度、感知易用性、促进使用条件、感知有用性、个人创新性、汽车服务质量、感知风险、外界影响;对照组实地社会实验根据结果得出,对没有无人驾驶汽车乘坐经历的社会公众而言,影响无人驾驶技术接受度的因素按影响系数由高到低排序为:汽车服务质量、态度、感知易用性、促进使用条件、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外界影响。
其中,态度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都是排名前列的因素,充分说明社会公众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正面评价对提高使用意图的影响程度最高。此外,如何通过产业创新生态的协同创新持续改善社会公众对无人驾驶技术和产品的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汽车服务质量和降低安全风险,能够有效提升社会公众的接受度。同时,如何促进使用条件的便利化和降低社会公众的感知风险,是政府政策制定的聚焦点。
在我国,社会公众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预期是非常乐观的,对国家发展L4级无人驾驶汽车的智能网联中国方案高度认可。86.82%的受访者认为现阶段的无人驾驶技术有望和已达到甚至超越了大多数司机的驾驶水平,57%的实验组受访者认为无人驾驶技术在5年内将被广泛推广。
科技感、环保性和出行效率是受访的人选择乘坐无人驾驶汽车排名前三的因素。同时,受访者表达了对提高无人驾驶汽车安全性、环保性、驾乘体验和更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的期盼。
值得关注的是,社会公众更加信赖由科技型平台公司可以提供的无人驾驶技术、产品和服务,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造车新势力和传统汽车制造商。其中,实验组对百度、华为等科技型平台公司可以提供的无人驾驶技术和服务接受程度占比高达70.82%。如何发挥科技型平台企业的主导作用,通过科技型平台企业、造车新势力、传统汽车制造商、新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一同推动无人驾驶技术体系的发展和商业化落地,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同时,对于“将无人驾驶安全员由主驾撤至副驾,最终由远程安全员进行车外远程监控以实现车内全无人的无人驾驶”这一逐步去掉安全员的渐进式产业高质量发展路线%的收房的人说认同,其中22%的收房的人说强烈认同。
通过实地社会实验研究之后发现,社会公众对政府在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非消极作用的期待很高。9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我国政府对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的发展应该秉持积极支持态度并且应该加快有关规定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以助推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37.48%的受访者认为相关法律和法规的滞后会对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43.10%的受访者认为有关规定法律法规的滞后会对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产生比较严重的不利影响。同时,未乘坐过自动驾驶汽车的受访者相对于乘坐过自动驾驶汽车的受访者会更倾向于政府政策在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次调查中,85.15%的受访者认为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率低于传统汽车的事故率,14.85%的受访者认为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率高于传统汽车的事故率。无论整体,还是实验组或对照组,均有9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更遵守交通规则。
从实地社会实验的结果看,社会公众对自动驾驶安全性的认知非常理性。针对“自动驾驶并不意味着零事故、零伤亡”这一观点,无论整体,还是实验组或对照组,均有5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同意这一观点。80.35%的受访者认为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更安全,19.65%的受访者认为自动驾驶相对人类驾驶在安全性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当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不可避免的事故时,无论整体、实验组或对照组,均有90%以上的受访者同意自动驾驶系统应该对年龄、性别、种族等属性不同的交通参与者一视同仁。在人类难以做出道德判断的紧急情况下,85.15%的受访者认为应该依从自动驾驶系统的应急处置行为和结果,14.85%的受访者认为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权应该始终归人类所有,由人类进行行为决策。98.75%的受访者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应该配备数据“黑匣子”以时刻记录和存储任何行车数据,并且无论整体、实验组或对照组,均有50.00%以上的受访者对这一做法表现出了高度期盼。
社会实验的结果表明,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得到了社会公众的高度认可,中国拥有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的良好社会环境,为产业的快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窗口期。对车企而言,持续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和产品的有用性、易用性、安全性感知和认可程度的提高,是提升社会公众自动驾驶技术接受度的关键。同时,社会公众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科技感、环保性和完善服务体系的价值诉求同样要引起产业创新生态合作伙伴的高度关注。对自动驾驶伦理安全问题,我国社会公众表达出了非常理性的态度,尤其是对残余风险的认知为制度创新创造了条件。同时,社会公众还对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表达了迫切关注。在自动驾驶技术和产品的商业化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加快制定修订相关法律和法规,推动无人驾驶汽车合法合规上路。持续支持和规范自动驾驶商业化和无人化,实现在发展中规范和在规范中发展,是政府政策关注的焦点领域。